目标:
学生将能够收集和解释天气数据。
学生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天气的特点。
学生将能够利用数据来预测天气。
材料:
天气观测表
温度计
风向标
风速计
雨量计
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(可选)
程序:
1. 导入(5 分钟)
提出问题:“你们认为天气是什么?”
引入天气概念,强调它是一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状况集合。
2. 天气观测(15 分钟)
分组学生并向每组发放天气观测表。
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在同一时间记录以下天气数据:
日期和时间
温度
风向
风速
降水量
解释如何使用温度计、风向标、风速计和雨量计。
3. 解释天气数据(15 分钟)
收集第二天或第三天的天气数据。
与学生一起查看数据,讨论每张表上的观察结果。
根据数据,识别不同类型的天气,例如晴天、阴天、多云、下雪等。
强调特定天气类型的特点,例如温度范围、风速和降水量。
4. 天气预测(10 分钟)
讨论天气预测的概念。
解释气象学家如何利用历史数据和天气模式来预测天气。
如果可行,通过互联网或天气应用程序向学生展示天气预测。
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收集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天气。
5. 评估(5 分钟)
审查目标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目标的掌握程度。
收集天气观测表进行评估。
观察学生在课堂期间的参与度和理解力。
拓展活动:
创建天气预报图或图表。
研究不同类型的天气如何影响植物、动物和人类。
访问当地的气象站并了解天气数据是如何收集和分析的。

点赞 (8560) 收藏 (8560)

2022春节山东天气预测气温会怎样

阳江海陵岛历史天气查询

吉林市天气预报15天30天

今天章丘区天气预报

南京江宁禄口附近最新招聘